《Dota 2》一年舉辦九項賽事,賽程非常緊湊,因此幾乎沒有時間進行小型賽事,二線戰隊也幾乎沒有機會和強隊對戰。
在 2018-19 年賽季中,Valve 承認 DPC 確實有缺失,因此重新設計積分系統和賽程,解決上季浮現出的一些問題。賽事數量大幅減少為五項,積分現在是給予戰隊而非單一選手,這樣粉絲就能更輕易追蹤戰隊表現。不過 2018-19 年 DPC 賽季究竟有哪些地方成功?哪些地方失敗?
DPC 成功之處
DPC 的舉辦成功整合了各國的《Dota 2》賽事,不過幾乎每個月都有大型比賽,讓選手喘不過氣來。在 2018-19 年賽季中,DPC 賽程只有五項特錦賽(吉隆坡特錦賽、重慶特錦賽、DreamLeague 第 11 季、MDL Disneyland 和 EPICENTER 特錦賽),每項賽事之間都有兩個月的休息時間。
DPC 2018-19 年賽季的五項特錦賽中,歐洲戰隊佔了官方排名前 12 強中的 6 位(可自動晉級 TI9)。
這個賽程較為寬鬆,用意是讓晉級戰隊有時間練習,讓選手適應補丁更新並擬定戰隊策略。
《Dota 2》遊戲界大部分人士都肯定此突破,不過對於必須時常參加資格賽的選手來說,這種賽程安排就像是一種處罰。「Black^」Dominik Reitmeier 在一次訪談中表示希望:「資格賽可以再分散一點,最好不要在賽事結束後馬上進行」;「PPD」Peter Dager 更強調其戰隊 NiP 在 2018-19 年賽季打「大約有一整個月都在打資格賽」,光打資格賽的練習量就已經爆表了。
我們希望下一季這些問題都能獲得解決,確保選手有足夠時間拿出《Dota》玩家社群所期待的特錦賽表現。
故事性
「PPD」在他的 Twitlonger, 當中也提到 DPC「終於提供一種穩定客觀的系統來計算戰隊的排名」。雖然此排名系統很簡單,不過能幫助賽事主辦單位和《Dota》界各國相關人士創造充滿故事性的戰況,讓玩家追蹤並投入其中。EPICENTER 特錦賽就是絕佳典範,仍有八支戰隊有機會自動晉級 2019 年國際邀請賽 (TI9).
在 EPICENTER 特錦賽中,每一輪比賽結束後都有一支戰隊被踢出自動晉級 TI9 的戰爭,直到最後只剩兩隊。Gambit 和 Alliance 在三戰兩勝的比賽中對決,勝隊就能獲得足夠 DPC 積分,確定奪下前 12 強最後一個席位。若是沒有採用以戰隊為單位的 DPC 排名系統,就無法描述這段精彩對決。這對於轉播團隊來說真是棒極了。
不過有些玩家相信系統還有改進的空間。DatDota 的「Noxville」Ben Steenhuisen 以 DPC 和 Glicko 2 排名系統計算《Dota 2》前 12 強並進行比較,突顯出 DPC 排名系統的限制。各隊的排名在一年當中不斷變化,而最後的結果對於戰隊排名的影響最大。
Final 2018-2019 update of the DPC Glicko 2 ranks. pic.twitter.com/lhk1QOCK5O
— Ben Steenhuisen (@followNoxville) 2019 年 7 月 2 日
陣容變動的影響
2018-19 年 DPC 賽季中,許多戰隊必須在特錦賽中採用替補選手,也因此有更多戰隊受到陣容變動的懲罰。OG、EHOME 和 Alliance 都在數個賽事中使用替補選手,導致他們被扣總積分。除了採用替補選手帶來的立即性影響以外,最終也會影響其 DPC 排名。在 EPICENTER 賽事中,OG 如果能採用官方陣容,應該可以獲得 450 點 DPC 積分,然而他們被迫讓教練「Sockshka」擔任第五名選手,只拿到 270 分。
Team Liquid 是《Dota 2》有史以來保持相同陣容時間最長的戰隊,長達 892 天,其次為 AdFinem/Mousesports(750 天)和 TI2 era Invictus Gaming(740 天)。
不過某次特錦賽中的陣容改變卻是另一種情況:「MATUMBAMAN」。Team Liquid 在 DPC 賽季中的表現相對來說還算成功,而他們在 2019 年 6 月宣布「MATUMBAMAN」Lasse Aukusti 已經被釋出。「MATUMBAMAN」從 2015 年就是戰隊成員,這個 5 人陣容已持續 892 天。在他離隊時,Team Liquid 已經確定可以晉級 TI9,而「MATUMBAMAN」不久前還在陣中。玩家和相關人士請 Valve 介入保護選手,「PPD」表示:「這和 TI4 時 Era 被 Fnatic 踢走時的情況很類似,當時 Valve 介入讓他仍然能參賽」。Lasse 現在代表 Chaos Esports Club 出賽,他仍然必須參加公開資格賽,才能參與原本已經有資格打的比賽。
DPC 失敗之處
雖然整體來說 DPC 對於《Dota》國際賽事有正面影響,不過我們還是要指出 Valve 系統的缺點,這樣他們日後才能改進。問題包括:種子、選手疲勞和非 DPC 賽事不受重視,這些都是我們認為下一季 DPC 必須解決的問題。
即使 2018-19 年賽季的賽事數量減少,選手仍然必須打非常多天的比賽才能晉級 DPC 賽事和 TI9。特錦賽資格賽經常在上一項特錦賽結束後立即進行,這種差勁的賽程安排讓選手疲勞不已。許多無法晉級特錦賽的戰隊必須參加小型資格賽,前兩名的戰隊才能晉級特錦賽。可想而知相對來說,許多《Dota》比賽都是少數那幾支戰隊在打。
DPC 的限制
雖然 DPC 採用新的排名系統,「PPD」指出「整年度沒有一項賽事真的採用這個排名系統來決定種子」。就《CS:GO》來說,HLTV 排名是一種相似的排名系統,不過它較常更新,也是更加準確的排名系統。獨立賽事主辦單位會採用 HLTV 排名和自己的程序來決定種子。
採用 DPC 排名系統後,《Dota》賽事主辦單位能大幅減少所需進行的資格賽和分組賽數量,避免選手過於疲累。
《Dota 2》賽程中最重要的賽事莫過於國際邀請賽,由於獎金非常高,TI 已經成為一級戰隊最重要的目標。因此,那些對於 DPC 排名沒有貢獻的賽事就不會被重視。除非賽事主辦單位規模夠大,有能力拿出 1,000,000 美元以上的獎金(例如 ESL、DreamLeague 或 MDL),否則非 DPC 賽事通常無法吸引一級戰隊參加,導致本季《Dota 2》國際賽事中幾乎沒有新星或新戰隊能有突破性的表現。
DPC 的未來
今年國際邀請賽在上海舉辦,從 8 月 15 日開始。有 18 支《Dota 2》世界頂尖強隊參賽,再加上各地區公開資格賽的晉級戰隊。今年的焦點?雖然開發商 Valve 傾向於自行決定旗下遊戲的電競環境,不過他們積極參與 DPC 後,下一季一定會更好。下一個賽季,我們希望能採用某種轉隊過渡期,戰隊若出現陣容變化要受到更大的懲罰以保障選手;Valve 重新設計 DPC 排名系統以建立更有深度並準確的排名,並且將 DPC 排名用於故事性以外的部分。
陣容問題
若採用傳統運動(如足球)使用的轉隊過渡期,遊戲界的選手就能獲得更多保障,同時保持《Dota》國際賽事的競爭性。這種架構有助於確立職業賽環境,不論是選手、粉絲和贊助商都能得到保障。
如同上例中「MATUMBAMAN」的情況,選手取得特錦賽和國際邀請賽資格後,應該要保障選手在戰隊中的席位,不過這樣還不夠。由於 TI 非常受到重視,取得此賽事資格並出賽對於任何選手來說都極為重要,這樣才能避免成為只現身一季的選手。
排名系統的改進
我們也希望看見排名系統的改進,這正是 Valve 目前在 DPC 當中進行的項目。如果 DPC 能採用類似 HLTV 的排名系統,長期下來就能吸引更多休閒觀眾,並且創造更有深度的故事。系統改進後,DPC 排名可用於故事性之外的其他部分,比如用於決定種子、賽事邀請和記錄成就。
整體來說,本季 DPC 對於《Dota 2》國際賽事有正面影響,不過仍然有許多 Valve 必須解決的潛在問題。我們希望 Valve 能盡快解決上述問題,這樣我們才能繼續享受高品質的《Dota》賽事。我們也相當期待 2019-20 年 DPC 賽季會有哪些改進計畫。